后于女人的男人的解放
打扮而言,女人從來沒能像今天這樣無拘無束。現在的女人可以打破角色的界線,留男人的發式,穿男式服裝,人們稱贊這是一種“帥氣”;她們可以穿孩童的服裝,人們又會說這表現的是純真;她們穿上軍褲,馬上又會有人驚嘆:好酷!“衣冠不整”這個詞對今天的女人已經毫無約束力,而對于同一個藍天下的男人來說,穿衣戴帽卻要受到許多條條框框的束縛。男人要是留一頭長發,準會帶來異樣的目光;一個大小伙子要是穿上孩童服裝,沒有人會夸他“純真”而會說他“傻冒”;要是男人也身穿短褲、背心,赤足蹬一雙涼鞋進入酒店,準會遭到保安人員的拒絕。我們無法不感嘆:女人真是解放了,而男人還被西服領帶“套牢”著。
說不盡的緣由使西服領帶成為工業文明的一種正宗裝扮,它以精致的工藝、科學的造型,給了男人一種莊重、矜持的儀表。因而西服領帶成為有身份的男人在公共場所必備的“行頭”,成為白領階層進入辦公室的工作服裝。在西方上流社會,這一約定俗成的規矩已經到了刻板的程度。前些年有一位名叫山田隆師的日本國會議員,不愿循規蹈矩,在參加一次國會會議時,竟然身穿牛仔褲、T恤衫和網球鞋大搖大擺走進了會議大廳。眾多的議員先生們先是驚得目瞪口呆,然后就像發生了大地震一樣,大廳里剎時炸了窩,人們紛紛憤怒地指責這個無視規矩的山田隆師,會議不得不休會9個小時以平息這場騷亂。
西服領帶曾經為男人帶來光彩,卻也為男人帶來了煩惱。西方一些大公司的職員常常抱怨:一穿上刻板的西服,扎上規矩的領帶,就會想起著名小說中的“套中人”;一看見西服領帶,就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電腦鍵盤的敲擊聲、無休止的數碼、上司威嚴的工作指令……男人們之所以不再鐘情于西服領帶,除了追求舒適、自在的表層原因之外,其中還包含著更為深刻的社會心理內涵。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信息革命進代,它改變了工業時代的機械特征,使社會生產建立在高技術基礎上,同時也帶動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人們更加注重追求生活方式的民主化、多樣化、個性化,希望以服飾語言來表現自己的個性與價值。于是在一些西方國家便有了“不穿西服的星期五”。每當星期五來臨,那些往日穿著西服扎著領帶的先生,便換上各種各樣輕便的休閑裝走進辦公室,工間休息或午餐時,也可以隨隨便便地坐在綠地、公司大廈的樓梯或廣場上,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聊天、曬太陽、讀報、吃快餐。
面對洶涌而來的休閑浪潮,西服也不得不放下至貴至尊的貴族架子,悄然修正自己的形象以適應潮流的發展。平民化的休閑西服應運而生,休閑西服拋棄了傳統西服盔甲般的墊角、收腰等桎梏,歸還了人們自由與奔放的本性,使人更加隨意舒適。休閑西服采用了燈芯絨、磨紗絨、混紡麻等五彩繽紛的面料,并在服裝細部結構上做了相應調整,改變了傳統西服一貫莊重但略顯刻板的面孔,使男人在飄逸中顯現出健美,在寬松中流露出灑脫,男人似乎有了被“解放”一回的感覺。
美國紡織雜志上有一句話頗令人深思:“越是富有的國家越是穿便裝”。紐約市立藝術博物館服裝研究所所長理查德?馬丁認為,領帶是一種“過時與習俗的束縛”。當代服裝設計大師吉亞尼-弗雷斯撰寫了一本名為《無領帶的男士》的書,書里的照片上,男模特們身上領帶全無。也許,男人掙脫脖子上的束縛帶來的將是一場服裝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