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育可能禍起增塑劑
我們經過10余年的研究發現,塑料中的酞酸酯類增塑劑,可能是導致男性不育的幕后黑手。
在動物實驗中,我們給小鼠喂飼增塑劑后,發現小鼠睪丸的重量下降、體積變小,睪丸出現了退行性變化,以及精子數量下降、精子畸形率升高。在一定劑量下,用兩種增塑劑聯合作用于小鼠的骨髓微核和精子,結果畸形試驗呈陽性反應。這說明增塑劑是一種會引起可遺傳的染色體畸變的斷裂劑。我們對果蠅的實驗研究也表明,喂飼增塑劑后,果蠅的繁殖率下降,壽命縮短。
人體內是否有增塑劑?增塑劑與不育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明確?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人體的增塑劑排泄期尚不清楚,已知其半衰期有1天、3-4天,甚至更長時間。雖然人體能夠排泄,但如果每天攝入,就容易在體內產生積累,從而產生毒性作用。
為了減少育齡青年對增塑劑的接觸,我們建議育齡青年采取以下自我保護措施:
★不吃用塑料包裝的即食食品。
★不直接加熱塑料包裝食品(如袋奶)。
★不在塑料容器里存放食品并用微波爐加熱。
★不用塑料袋放置熱的油條、油餅、油糕、麻團等油煎油炸食品。
★將路邊食品小攤販們提供的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拒之門外。
★嚴格執行2008年6月1日我國開始實行的限塑令。這不僅有益于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更能減少增塑劑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對育齡男性生殖能力的潛在威脅。(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厲曙光博士陳波)(轉自中新網)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