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醫療防護品短缺也需做好“節流”
廣大公職人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若非工作必需,應當以身作則,帶頭不佩戴N95口罩,盡量節約寶貴的醫護用品資源。醫療防護用品管理部門、調配部門和捐獻組織者,要科學合理、精準配置N95口罩等緊缺的醫療防護用品,優先保障供給一線醫療救護人員,避免各種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2月2日在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全國口罩產能恢復率60%左右,每天超過1000萬只,可用于隔離病房等地的醫用N95口罩每天產能60萬只,與實際需求相比仍有較大缺口。工信部表示,將聚焦重點骨干企業產能挖掘,狠抓復工達產,竭盡全力保障供應,同時呼吁社會把醫用N95口罩等醫用防護品盡可能留給一線醫護人員。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期,醫療防護用品短缺問題備受各界矚目。醫療防護用品之所以短缺,首先是因為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對防護用品的需求驟然猛增,生產一時難以跟上,供不應求矛盾十分突出。除醫用N95口罩外,醫用防護服、護目鏡等供應也存在較大缺口。據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介紹,2月1日我國醫用防護服日產量已達2萬件,與1月28日的0.87萬件相比增幅明顯,目前生產基本用于湖北省,從全國范圍看缺口更大。
千方百計盡可能增加生產供給,無疑是解決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短缺最主要的辦法。工信部等部門正抓緊組織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協調重點企業擴大產能,動用中央儲備保證重點地區急需,并協調海關、交通、物流等有關方面,加大相關產品的進口和運輸能力。這些工作的積極效果值得期待。
同時也要看到,要有效緩解醫用N95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短缺矛盾,除了在上述方面擴大“開源”增加供給外,在需求端做好“節流”也十分重要。這方面最迫切之事,就是要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