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落葉不掃”催生多元市民文化
在上海已施行多年的“落葉不掃”,為申城的大小馬路平添了優雅和暖意。今年,上海“落葉不掃”的道路增至42條,數量創歷年新高。在上海街頭舉辦的落葉生活藝術節,更為深秋的申城增添了一絲生活氣息。
12月8日是2019“武夷葉色 時光靜雅”武夷落葉生活藝術節的最后一天,武夷路321弄的庭院、洋房里鋪滿了深褐色的梧桐樹葉和金黃的銀杏葉,葉雕的現場教學和作品展示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一探究竟。
上海廿四文化發展交流中心理事長王碩江告訴記者,本屆藝術節從攝影大賽、“武夷路十二香”、咖啡文化節、非遺葉雕作品展、詩歌品誦會等色、香、味、藝、音五個維度,展現武夷路的落葉生活文化,希望能讓落葉相關的藝術形式融入大眾生活。
全長1775米的武夷路是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之一。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紹,“落葉不掃”并非完全不清掃馬路,而是在確保落葉景觀的前提下,由保潔員每天對景觀道路進行更精細化的“撿拾保潔”,讓落葉景觀更加純粹。
葉雕藝術家李亞非幾年前就開始進行葉雕創作,清洗、蒸煮、刻繪……經過數道復雜的工序,上海秋日街頭隨處可見的梧桐樹葉才能變成精美的葉雕作品。李亞非更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工藝,用電動牙刷、自制模板等提高制作效率,在傳統藝術中融入“現代元素”。
“這次葉雕展展出了五十六個民族、老上海風情系列等葉雕作品,希望結合落葉藝術節,讓更多人接受喜愛上海落葉文化。”李亞非說,自己在學校、社區教學,挑選效率最高的葉雕工具,也是為了使葉雕“上手簡單”,讓更多人能沉下心來體驗非遺文化。
“此刻,沒有一條馬路能像武夷路這般吸引我,我融化進去,變成落葉的一脈筋絡。”藝術節期間舉辦的“靜聽風吟 葉落詩心”詩歌品誦會,詩聲相得,意景合一,為此情此景更添“詩情畫意”。
據悉,未來上海的“落葉地圖”將不斷擴容,部分落葉景觀道路也開始試點“無人保潔”。上海相關街區也會結合自身特色,豐富落葉文化內涵。(王子濤)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