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背后,《少年的你》也在揭示身邊隱秘的問題
陳念(左)和小北(右)是彼此的光亮。
【聚光燈】
《少年的你》是近期的話題作品,目前票房已經(jīng)突破12億元。它罕見地做到了娛樂大眾的同時還受到知識界甚至官方的關注和討論。這似乎證明它戳中了社會大眾的普遍痛點,給予公眾對社會問題發(fā)聲和討論的機會,在有意無意間與無數(shù)觀眾的內(nèi)心世界達成了一定成分的共振和共鳴。
這部電影盡管可以被看做是一部偶像青春片,但它對社會問題的討論和介入是嚴肅的,其中的角色,不論是對男女主角,還是“反派”的塑造,都精心地為其悲劇設定了一個社會背景,讓這些人物與觀眾的真實人生體驗有了更切身的對應。這部電影反映出不少社會問題,不論是陳念遭遇的霸凌還是小北的失學,甚至反派魏萊的問題家庭,都指明少年人的悲劇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事實。
電影其實隱含著一種對社會問題的批判:當魏萊被陳念失手推下樓梯,小北不得不掩埋尸體,施害者和被害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轉換,沒有一個人可以逃脫懲罰。這幾乎是一個古希臘式的悲劇,這種宿命感除了深深打動了觀眾之外,勢必也會帶給觀眾更深刻的思考。
是什么讓少年人的青春如此殘酷?他們的悲劇看似因為缺席的父母、殘酷的高考、不負責任的師長,但這些并不充分。這部電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種社會結構性的暴力。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籠罩在一種無法擺脫的“宿命”之中,暴力將人物的命運聯(lián)結,形成了一個層層壓制的閉環(huán)。
《少年的你》的可貴之處是提供了一個院線空間中少有的小人物不甘于命運的安排,聯(lián)合起來向不公反抗的樣板。這種反抗也許微弱無效注定失敗,但里面蘊含的精神是打動人心的。甚至,這種感情超越了愛情的成分,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群的小共同體。因為有了這樣的共同體,我們在這部電影里才收獲到最后的一點暖意。
小北和陳念作為兩個底層少年,他們所擁有的的社會資源很少,除了不斷地和命運抗爭,他們沒有別的出路。小北作為一個絕對邊緣的少年,不論如何使用暴力謀生,都只能在生活里打轉,處于食物鏈底端的少年被剝奪了改變命運的可能性。小北只能不斷地在生活里打轉直到被吞沒,這也解釋了他為何不惜犧牲自己去拯救陳念,至少后者還有通過高考改變?nèi)松目赡苄浴?/p>
高三學生陳念看似本該光明的世界里,暴力以一種更為隱秘的方式存在著,這其中暗含了高考的壓力對人的異化,師長對學生的無形壓迫。施暴者魏萊沒有被簡單塑造成一個惡的符號,她也置身在一種殘酷的權力關系之中,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她在自己的家庭中也遭受著父親的冷暴力。而她之所以肆無忌憚地對同學施用暴力,除了所謂的人性惡之外,不僅因為家庭教育帶給她的其他人的蔑視,更因為校園中“庸眾的惡”對自己的縱容。
導演曾國祥在采訪里表示,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并沒有感知到身邊的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并非這些事過去沒有發(fā)生,而是罪惡發(fā)生在更隱秘的地方,受害者無法發(fā)聲,人們總是容易對身邊的罪惡視而不見。近年來伴隨著網(wǎng)絡,各種霸凌事件得以被看見。這部電影試圖做的,就是將被遮蔽的處在暗處的罪惡得以曝光。
電影上映至今,該片在網(wǎng)絡上迅速引發(fā)討論,從易烊千璽的演技到是否應該對于刑事責任年齡重新限定,從數(shù)碼時代的電影美學到作品對社會的隱喻。在這個層面上,《少年的你》在中國電影里可以說具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意義。(秦禾)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