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治療常見問題

心理病治療的常見誤區(qū)
在診治心理病的過程中,大家會發(fā)現(xiàn),很多心理病之所以治不好,是因為患者陷入了某些誤區(qū)。最常見的誤區(qū)就是,病人一味地去尋求特效療法,什么特效藥哇、什么高級儀器呀、什么外國療法呀,凡是媒體上宣傳過的,都要匆匆忙忙試一試,而每種療法又都是淺嘗輒止,忽視了調(diào)動患者本人的內(nèi)在潛力和能動性。而調(diào)動患者本人的內(nèi)在潛力和能動性,恰恰是心理治療的核心,也是治療取得療效的根本原因,如果忽視了核心和根本,治療當然不會取得成功。第二種常見誤區(qū),是病人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顛倒了醫(yī)生和病人間的主次關系。心理病的診療與一般疾病的一個顯著區(qū)別就在于,患者是治療的主體,醫(yī)生是輔體。如果把心理病的治療比做一次心靈手術的話,那么最合適、最理想的手術者并非心理醫(yī)生,而是心理病患者本人,心理醫(yī)生只是手術的助手和顧問,絕不能越俎代庖,否則,只會拔苗助長。第三種常見誤區(qū),是病人對于治療的難度和所需時間估計不足。據(jù)研究,任何心理病的產(chǎn)生,都有病態(tài)性格做基礎,性格基礎不動搖,心理病的癥狀也將難以根除。而性格是在五歲以前的鑄型作用形成的,五歲以后,就基本定型,一旦定型,終生難以改變。我國的諺語里,也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說法,可見,心理病的診治原本就是艱難而漫長的。對此缺乏認識和沒有足夠的準備,陷入急于求成的誤區(qū),治療就容易失敗。
心理病為什么難治療?
不但心理病人哀嘆“心理病難治”,就連一些心理醫(yī)生,私下里也認為,心理病確實難治。那么,為什么心理病這么難治療呢?原來,這是由心理病的特殊性決定的。心理病的核心問題,是一些持久的、無法排遣的“內(nèi)心”痛苦,病人能感覺到,但它是無形的東西,誰都看不見、摸不著,人們無法把它拿出來、搬走、或用刀把它切除,即使用藥物,也無法把它徹底消除。心理治療技術有能力使病人的問題再現(xiàn)于心理治療室中,但治療仍很困難,因為據(jù)研究,心理病一方面妨礙病人的成人生活,另一方面,它也是心理沖突的一種妥協(xié),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它對病人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消除了“心理病”也就等于消除了保護、使病人得面對更大的壓力,自然會遇到來自患者的抵抗。心理病難治療的第三個原因,是心理病的發(fā)生是在成年,而它的形成是從童年期就已經(jīng)開始,早已為心理病的產(chǎn)生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心理病狀態(tài)早已成為病人習慣和人格的一部分。當心理治療觸及到它的時候,也就觸及到了一個人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和人格,而人本能上拒絕改變形成多年的習慣和人格,所以,心理治療總會遇到來自病人本身的頑強抵抗。這就是心理治療與其他種治療最突出的差別──病人一方面來尋求治療,一方面又下意識地抵抗治療。這就像一個病人一只手拉著醫(yī)生請求施治,另一只手推拒醫(yī)生拒絕治療一樣。病人的不自覺的抵抗,使心理治療變得困難,而患者或醫(yī)生對于抵抗的無知,將使治療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