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助推區域經濟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建立了區級民宿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民宿產業聯盟,實現了民宿產業兩大體制機制創新;率先出臺北京首個民宿產業專項獎勵政策、率先推出北京首個地域性民宿品牌‘世園人家’、率先成立北方首個政府主導的民宿學院、率先搭建北方首個地域性民宿平臺、率先建設北方首個民宿集群‘合宿·延慶姚官嶺’……”9月3日至5日,“鄉村的榮耀”2019年第三屆北方民宿大會在北京延慶舉辦,開幕式上,延慶區委書記穆鵬細數著4年來延慶民宿產業的發展成果。
獨特的區位優勢、一流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秀麗的田園風光,得天獨厚的條件奠定了延慶發展鄉村民宿的堅實基礎。4年來,一系列的“探索”與“率先”讓延慶成為京津冀區域乃至北方地區民宿發展的典范與標桿,而民宿也正在成為延慶彰顯城市魅力的新窗口。
到2022年,延慶區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形成“奇跡長城”“繽紛世園”“激情冰雪”“生態畫廊”四大民宿集聚區,打造100個民宿村、1000個精品民宿小院、3000間精品客?头俊20000張中高端住宿床位,實現全區鄉村民宿從高體量到高質量的全面提升,完成“一區多集群、一鎮多品牌、一村一特色”的發展布局,將延慶區打造成為北方民宿產業引領者、中國民宿產業集群建設標桿、國際鄉居生活度假目的地。
民宿
原生態設計留住“民俗鄉愁”
陳長春來到延慶4年了,北京隱居鄉里民宿從最初的1個院子發展到現在的105個院子;從延慶一個村莊的運營,發展到12個品牌,9個村莊的整體運營。“這四年我們和延慶一起經歷著延慶民宿業的萌芽與發展。”隱居鄉里創始人陳長春說。
2015年夏天,陳長春第一次來到延慶深山里的下虎叫村。“5公里內沒有景區,村莊不是依山傍水,下虎叫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游村莊。”但在陳長春的眼中,下虎叫村就像是被灰塵湮沒的夜明珠,正在隱隱發光。“我看中這里原生態的環境和淳樸的民風,這些正是發展民宿所需要的。”陳長春說。
于是,隱居鄉里的第一個民宿品牌山楂小院在下虎叫村誕生了。“設計山楂小院的時候,從室內到室外,我們盡可能地保留了原生態的東西,不做過多的精修。”陳長春介紹。院子里的山楂樹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每年山楂熟透,就是一處美麗風景;室內裝飾為極簡田園風,從村民家中收購來的破水缸等物品成了最佳裝飾品。
“我們還在景觀設計上更多借助自然景觀,增加了開窗或落地窗,最大限度地與自然聯通。”陳長春說,這樣的原生態設計理念,可以將單房間裝修成本縮減50%,從而將更多的資金用于居住體驗和舒適度提升上。一款普通的蕎麥枕頭是從全國100多款枕頭中一個個試出來的,客人睡完都“想要買回去”;四件套采用最傳統的棉麻工藝、專門定制,既考慮到柔軟度又兼顧了透氣性。“這也是山楂小院一房難求的原因,民宿要用品質和體驗,找回鄉下老家的感覺。”
山楂小院是延慶民宿發展的縮影。從2015年開始發展精品民宿起,延慶區就從加強政策扶持、完善配套設施、培育高端產品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進精品民宿建設以及品質提升。期間,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客棧和延慶自有民宿品牌世園人家,實現了全區精品民宿從無到有再到全域布局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集精品民宿、精品客棧等多層次的民宿產品體系。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推動延慶民宿整體化發展,截至目前,延慶區累計吸引社會資本18億元,推進建設精品民宿80余處,其中左鄰右舍、大隱于世等55處精品民宿的230個精品民宿小院已實現開門營業,共有客房740間,床位1640個;培育阿來客棧、龍慶客棧等精品客棧共50家,共有客房1500間;打造世園人家201戶;各類民宿一次性提供中高端鄉村住宿床位已突破1萬張。2018年延慶成功獲批首批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山楂小院、原鄉里等7家民宿榮獲首批中國好民宿稱號。
衍生
多渠道盈利充實村民“錢袋子”
石光長城的山茶、山楂小院的山楂汁……因為民宿的存在,一些當地特色的農副產品成了都市人爭相搶購的“網紅”產品。
2015年開始營業的石光長城是延慶區的首家精品民宿,它的出現助推了整個石峽村的經濟。石峽村盛產海棠,區域內有150畝的海棠樹林;同時,村內古方烹制的山茶具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以前,海棠樹開了落,沒人管理;山茶也是烹制了自家喝。”時光長城總經理賀玉玲在石峽村辦起民宿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利用村里的這些優質資源。
石光長城是以餐飲為特色的民宿,將“吃的”商品化也頗有心得,海棠汁、海棠干、山茶、粉條、山雞蛋、蜂蜜等一系列農副產品在時光長城“掛牌出售”,深受住宿游客喜愛。“今年已經銷售了8000斤海棠干,近500斤山茶。”賀玉玲說,每年石光長城可以為石峽村增收200多萬元。
位于千家店鎮大石窯村的百里鄉居則選擇以親子主題活動,活躍鄉村經濟。“大石窯村距離北京市區有3個小時車程,特別適合孩子們過來玩,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位于百里畫廊景區,背靠九龍山,大石窯村周邊區域是一個天然氧吧,2015年,百里鄉居創始人王曉麗第一眼就相中了這里。百里鄉居目前有25個院子在營業,預計將來達到100個院子的規模。
百里鄉居主打親子主題,敲染,品嘗粗糧下午茶等親子活動備受小朋友喜愛,這些主題活動也為村民打開了致富的新通道。“首先我們所用的服務人員都是當地的村民,然后更支持村民圍繞民宿主題,進行自主創業。”王曉麗支持當地村民開辦了大娘面包房,對村民進行培訓,專門制售粗糧面包;推出“吃一口農家飯”活動,引導親子家庭到村民家中,體驗自制豆漿,吃粗糧飯,也給村民帶來了收入。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延慶區55家民宿直接帶動村民就業400余人,增加農民勞務性工資447.9萬元;帶動低收入村民就業近百人,增加低收入村民102.8萬元收入,通過經營管理、收入分成等帶動當地村集體及合作社增收185.4萬元。同時通過利用當地農產品開發伴手禮,帶動農產品銷售96.1萬元。民宿產業在調整和優化鄉村旅游產業結構、促進當地產業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切切實實的拉動效應。
融合
“民宿+”形成完整產業鏈
隨著民宿在延慶日益規范化發展,“民宿+”“+民宿”融合發展的產業模式正在形成。延慶民宿與休閑農業、冰雪產業、溫泉養生、文化創意、民俗風情、特色美食等全業要素深度銜接,構建起民宿+農業、民宿+文化、民宿+生態、民宿+餐飲、民宿+電商等類型的“民食、民宿、民行、民游、民購、民玩”產業鏈。“民宿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一業帶百業,一業興而百業興’的聯動效應。”延慶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結合世園會舉辦,延慶區創新提出打造“世園人家”自有民宿品牌,這也是北方地區首個地域性民宿品牌。“世園人家”作為服務世園會接待的鄉村住宿品牌和展示延慶旅游形象的重要產品,將地方元素、個性化與特色化突出,在提升園藝景觀的同時,盡顯延慶本土特色,廣受游客歡迎。世園開園以來,延慶精品民宿出租率53%,進入暑期以來整體出租率達到70%,特別是8月份,山楂小院、先生的院子、大隱于世、鄉里鄉居等民宿出租率超過90%。
目前,延慶精品民宿、精品客棧等多層次的鄉村民宿服務體系已經形成,民宿產業已成規模,打造了以先生的院子為代表的親子主題民宿、以自游自在為代表的自駕休閑民宿、以棲柳園為代表的自行車騎游主題民宿、以大隱于世為代表的冬奧冰雪主題民宿等十大主題民宿,適應了市場主流客群的不同需求。同時,延慶區注重民宿品牌建設,在世園人家的基礎上,將結合冬奧會培育“冬奧人家”品牌。
模式
政府手持“杠桿”引導全局發展
民宿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撐和支持。相比起大包大攬,在民宿產業發展過程中,延慶區政府更像一個幕后的引導者,手持“杠桿”,撬動各方資源有機運轉,帶活整個產業。
延慶區政府通過政策引導,鼓勵發展以東龍灣村左鄰右舍民宿項目為代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農戶”、以下虎叫村山楂小院民宿項目為代表的“企業+民俗旅游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建立“多重收益、按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公司與村集體組織、專合社(農戶)量化入股,共同開發民宿,讓農戶在收取土地租金基礎上增加股權收益,與產業鏈各方利益主體真正結成產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帶動農民財產性、勞務性和經營性收入提升,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經過四年的摸索,延慶區逐步總結出適合精品民宿發展的五種模式,即以原鄉里、百里鄉居等企業為投資、運營主體的企業投資模式,以左鄰右舍、先生的院子為代表的村集體或合作社投資,專業公司運營的合作社開發模式,以世園人家為代表的鄉村客棧、星級民俗戶改造升級的IP升級模式,以肆舍、山居小院等為代表的返鄉人才投資運營的返鄉創客模式和以大隱于世為代表的民宿品牌輸出代運營的委托經營模式。各種模式百花齊放,成功帶動一批批民宿項目落地建設。
此外,延慶區還出臺了《北京市延慶區金融支持全域旅游加快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市延慶區關于鄉村旅游貸款貼息政策的實施細則(試行)》、《北京市延慶區精品民宿管理辦法》、《北京市延慶區精品民宿標準與評定》等多項辦法措施,推動成立北方首個政府主導的民宿學院、搭建北方首個地域性民宿平臺、建設北方首個民宿集群“合宿·延慶姚官嶺”,并將金融服務鏈引入民宿產業,滿足產業資金和金融服務需求,全方位服務民宿產業發展。文/魏昕悅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