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四力走基層 中外媒體贊白山”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推進“走轉改”,全面踐行“四力”,8月31日,吉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省內媒體部分編輯記者到白山市等地,開展以“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為主題的集中采訪活動。來自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中國吉林網、城市晚報、東亞經貿新聞、市州黨報和廣播電視臺的20多名記者,與省內新聞院校學生組成采訪團,將在接下來的5天時間里,走進臨江、長白、靖宇,傳承紅色基因,接受黨史國史教育,感受白山市生態建設和經濟轉型發展的成效。
邱家崗村立足經濟生態化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數百畝各色花卉燦若花海,特色民宿院落別具風情。8月31日下午,采訪團走進了臨江市螞蟻河鄉邱家崗村,參觀了星火生態園,初步了解了邱家崗村旅游產業群,感受到了白山市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這“一城一谷”建設的鄉村剪影。
邱家崗村位于螞蟻河鄉西北方向,距臨江市22公里,幅員面積63.8平方公里,轄7個社8個自然屯,戶籍人口586人,有耕地3267畝,林地6531畝。
春天百花競放,夏日綠草如茵,秋季果實累累,冬時雪地歡聲。邱家崗村從2018年始,陸續栽種的芍藥、油葵、蒲公英及油牡丹共計400余畝,同時在雪場四周栽植月季花、薔薇花、荷蘭菊、虞美人等2萬余株,讓游客如臨花海。秋日里,油葵等花卉形成了花的海洋,引得游人不斷駐足取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7年邱家崗村招商引資成立了邱家崗村星火生態園,不但為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資金的支持,更注入新創意、新點子。打造農民之家、知青之家、軍人之家特色民宿,便是其中之一。
建于2016年的邱家崗村游客服務中心投入236萬元,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是集農家樂餐館、民宿于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中心。玉米搭建的門樓,彰顯農家特色。這里還是國家電子商務的展示點,上架的都是當地的特色經濟作物,如人參酒、蒲公英茶、木耳、蘑菇等等,其中當地種植的油葵全部進行榨油自用,健康營養。接待大廳兩側客房共12間,可容納20余人住宿。
此外,邱家崗村早在2014年就建設了滑雪場,為了豐富娛樂項目,今年又注資50萬元,修建了200多米長的七彩滑道3條,魔毯一條,日接待游客100余人。
本著“以質量取信人、以淳樸打動人、以美食吸引人、以美景陶醉人”的目標,邱家崗村為“勝境臨江”“最美縣城”注入別樣風情。下一步,邱家崗村將以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為主線,建設溫室大棚,開辟徒步專線,打造長白山珍稀植物保護園,建造樹屋兩座,帶動全村人共同致富,形成邱家崗村獨特的旅游產業群。
一谷一城 山泉有機稻助力奔小康
山巒疊翠,秋雨綿綿。8月31日下午,采訪團冒雨來到螞蟻河鄉螞蟻村。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山腳下,那一片片充滿亮色的稻田。螞蟻河鄉地屬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4.1 ℃,冬季最低氣溫-33℃,年平均降水688毫米,無霜期120天。
螞蟻河鄉沒有任何工廠,除了具有發展有機食品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外,還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清潔的空氣、優質的水資源、無污染的土地,這都為有機大米的生產與深加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螞蟻河村是螞蟻河鄉最大的一個村,螞蟻河村共有人口522戶、1210人。螞蟻河村擁有肥沃的土地,土壤有機成分含量高,含有豐富的氨基酸、鈣、鐵、鎂、鋅、鉀和維生素,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加上山泉水灌溉,為稻米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條件。
據了解,螞蟻河鄉共有稻田950畝,畝產稻米1200斤,年產量達120萬斤,市場價格為每斤6元,每年村民稻米收入達720萬元以上。
當地的村民告訴中國吉林網,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加上山泉水灌溉,特別是消費者對大米安全和健康的重視,使得螞蟻河鄉有機大米在本地一直是供不應求。
當前,按照“一谷一城”建設思路,螞蟻河鄉正著手建設螞蟻河鄉有機稻米基地。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00萬元,建設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基地建成后,解決了螞蟻河鄉稻米缺少品牌和深加工的問題,既能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勞動力就業機會,又可以提高村民人均收入。預計稻米平均價錢提升至為每斤10元左右,就能增加村民收入480萬元,稻米收入達到1200萬元。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賈子堯 文/圖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