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共同命運》正式上映
電影《共同命運》中的籃球少年(劇照)
全球首部“一帶一路”電影《共同命運》30日正式上映。上映前晚,該片在暨南大學禮堂舉行千人首映禮。影片導演曲江濤、鄧斐亮相現場與觀眾交流。
《共同命運》歷時兩年創作,由多國資深電影及紀錄片創作者300余人組成的創作團隊,跨越世界五大洲、行程30萬公里共同完成。2018年,該片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辦全球推介會后好評如潮。
影片幕后團隊集結一批中外優秀電影人:四屆英國學院獎得主、《天空之眼》編劇蓋·希貝特擔任編劇;十屆艾美獎攝影獎得主、BBC紀錄片《人類星球》主攝影羅賓·庫克斯和馬修·諾曼擔綱攝影;《無問西東》總策劃、《我在故宮修文物》制片人、清華大學教授雷建軍出任策劃;《無問西東》剪輯指導朱琳擔綱剪輯。
五位小人物的追夢故事
影片選取了5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紀的“追夢者”:非洲女孩格瑞絲,坐上中國參與修建的鐵路,只身前往內羅畢尋找美術老師;西班牙七旬手工造紙的匠人桑托斯,來到造紙的故鄉中國安徽涇縣,找回手工造紙的動力;約旦的富家女孩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囿于婚姻,在面試屢屢碰壁之后,終于拿到了一家中國電商企業的錄用通知;中國新疆喀什,熱愛籃球的維吾爾族少年每天揮灑汗水刻苦訓練,只為能見到自己的偶像姚明;長途卡車司機老吳帶著叛逆女孩楊楊從廣州出發,途經貴州、西安、敦煌直到霍爾果斯,這場爭吵與歡笑交織的旅程,驅使著他們各自飛往夢想的地方……除了生動的人物故事,影片沿著“一帶一路”的路徑,沿途美妙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同樣令觀眾大飽眼福。
首映禮后,有觀眾表示,雖然這部電影題材宏大,但落腳點卻是很接地氣的小人物:“看著他們面臨來自生活、工作和夢想帶來的難題,卻依然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很受感染也很有共鳴。”也有觀眾表示,看完這部電影之后,自己更直觀地了解到“一帶一路”帶給世界的美好變化。
“籃球少年”見到姚明萬分激動
映后,《共同命運》其中兩位導演曲江濤和鄧斐亮相首映禮與觀眾展開交流。
片中,“非洲小女孩”與“籃球少年”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而這兩個故事,正好是曲江濤和鄧斐所執導。鄧斐透露,找到“籃球少年”玉蘇甫江·阿布拉入組純屬“陰差陽錯”。原本劇組想找的是一位足球少年,因為喀什是著名的“足球之鄉”。但找了兩個月卻反而找到玉蘇甫江。原因是玉蘇甫江的故事打動了他:“他的教練告訴我,有這么一個小男孩,非常癡迷籃球,但他卻打算讓孩子放棄,原因是14歲的他身高只有1米41,實在不是打籃球的苗子。但這個孩子卻堅持夢想,我就想把他這個追逐夢想的故事拍下來。”
在故事結尾,劇組安排了玉蘇甫江的偶像姚明與他見面,成為全片的一大亮點。說到這一幕,鄧斐透露。拍攝當天姚明與孩子見面的時間只有十分鐘,在見面之前,自己與玉蘇甫江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提前模擬,教他問問題。但真正見面時,玉蘇甫江卻激動“傻”了,事先準備的問題一個沒問:“他到現在都不相信自己見到了真的姚明,但我把他這種真實的反應記錄到鏡頭里了,這或許就是紀錄電影的魅力。”
曲江濤在指導非洲小女孩格瑞斯表演時,也遇到了不少困難。自稱單詞量只有幾十個的他,不僅要跨越語言的障礙教孩子演戲,還要說服孩子的學校老師,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支持他們拍攝。沒想到這些困難還不是最大的,有一天,曲江濤發現,格瑞斯竟然在沒有提前告知的情況下,把自己的頭剃成光頭:“后來又重新把這個故事拍了一遍。”
曲江濤表示,這次拍攝,自己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外電影人合作完成這部作品,這本身就是“共同命運”的生動詮釋。(記者 黃岸)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