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被摘牌的背后:景區退出機制走向常態化
喬家大院被摘牌事件帶來的思考是,如何把文化資源轉化成旅游資源,打造文化強省兼旅游強省;如何合理挖掘傳統資源背后的經濟價值,提升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
喬家大院被摘牌的癥結在于:景區旅游產品類型單一,更新換代較慢;景區過度商業化問題嚴重;停車場、游客中心、導游講解、景區內各類軟硬件設施普遍存在問題等
在新的經濟形勢背景下,地方有關部門與景區及旅游市場的關系需重新確定。有關部門既要簡政放權,盡量減少對市場的不當干預,又要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有效規制,減少市場自身無法克服的不良競爭和無序競爭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因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學和居住民俗研究價值,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顆明珠”
喬家大院景區被取消質量等級一事在山西文化旅游界引起的震撼效果還在持續。
7月31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告,根據5A級旅游景區年度復核結果,決定對復核檢查嚴重不達標或存在嚴重問題的7家5A級旅游景區作出處理,其中山西省晉中市喬家大院景區被取消旅游景區質量等級。
盡管不是史上“首摘”,但喬家大院此次摘牌引發的震動不小。不僅晉中市、祁縣相繼表態落實整改,省上也坐不住了——負責文化和旅游等方面工作的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于8月9日深入喬家大院景區檢查督導整改提升工作。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教授馬愛萍看來,諸如山西這種有文化底蘊卻難成旅游強省的省份有很多,這次事件正好督促這些省份思考,如何把文化資源轉化成旅游資源,打造文化強省兼旅游強省;如何合理挖掘傳統資源背后的經濟價值,提升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
景區摘牌教訓深刻
疏于管理必有惡果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因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學和居住民俗研究價值,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顆明珠”。
1986年,祁縣政府依托喬家大院原址設立祁縣民俗博物館,后更名為祁縣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除了喬致庸這一頗具傳奇色彩的晉商巨賈,《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影視作品,也進一步提升了它的知名度。
2011年12月,喬家大院申報5A級景區。2014年11月,正式入選,成為山西第五個國家5A級景區。
被摘牌后,祁縣官方宣布,喬家大院自8月7日起停業10天,圍繞游客中心、停車場、展室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改。
至此,山西還有云岡石窟、五臺山、皇城相府、綿山、平遙古城、雁門關和洪洞大槐樹7個5A級景區。
作為我國旅游景區最高等級,5A級景區代表了一種品質認證。很多地方在投入大量精力申報成功后,都會把5A級景區當作“金字招牌”,希望成為帶動旅游業發展的“引爆點”。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家明曾介紹稱,一個5A級景區接待的游客量,相當于4A級景區7倍左右。在全國一萬多家A級景區中,4A級、5A級景區的旅游收入,大概占整個A級旅游景區收入的80%。品牌效應非常明顯。
那么,喬家大院摘牌究竟會對山西旅游產生多大的殺傷力?
7月31日,摘牌消息宣布當晚,祁縣文化和旅游局回應,這次事件給全市乃至全省旅游環境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8月1日,晉中市市委書記趙建平強調,要深刻汲取摘牌教訓,全面認領問題清單,以脫胎換骨、鳳凰涅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