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又惹事!
“一元租車,即開即還”“15元起步開豪車”……近年來共享汽車火熱,街頭隨時可見的共享汽車便是移動的廣告牌。共享汽車的出現雖然滿足了大家的個性化出行要求,但隨之而來卻也發生了不少交通事故。近日,一名新手司機開共享汽車撞到一名推著嬰兒車的女子,導致嬰兒車內的男嬰死亡,引發大家對共享汽車出行安全的極度關注。全媒體記者留意到,當前使用共享汽車的用戶日益劇增,但各共享汽車平臺對租賃人管理、車輛車況管理都有所缺失,存在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莉
共享汽車事故頻發 新手司機惹禍多
當前誰最喜歡租賃共享汽車?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新手司機對共享汽車的“熱情”可能遠遠超過上班族。據央視財經《第一時間》6月9日報道,在湖南湘潭,一名23歲的大學男生駕駛共享汽車與一名推嬰兒車的女子相撞,嬰兒車內年僅1歲6個月的男童經搶救無效死亡。經調查,該男子在5月中旬剛剛考取駕照。同樣的事故不少。不久前,珠海拱北桂花路先后發生兩起共享汽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駕駛車輛的都是新手司機。
共享汽車駕駛亂象叢生,不止有新手司機租賃,還有冒名租賃駕駛的問題。全媒體記者留意到,2018年11月17日晚上,長沙市鐘某冒用父親的身份證和駕照,在環球車享APP上租了一輛共享汽車,不料駕車時撞倒一對父女,導致一死一重傷。
每一場車禍,都會造成幾個家庭的悲劇,也拷問共享汽車的管理服務和監管。共享汽車發展至今兩年,如今在實際駕駛人的身份核驗方面仍然存在缺失和疏忽,類似事故的頻發。急于快速擴張的共享汽車企業,又應該在這些事故中承擔什么樣的連帶責任呢?
人臉識別大多存漏洞
全媒體記者留意到,共享汽車的“火”已不遜色于共享單車,通過數據可見一斑。如EVCARD告訴記者,他們至今注冊用戶已超過400萬,日用戶活動量超過38萬,平均每1.2秒就產生一筆訂單,單車單日有效訂單3.8筆。也就是說,采用分時租賃方式的共享汽車,已經在城市人群的出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共享汽車事故頻發,各大平臺如何防范?在采訪中,GoFun、EVCARD等平臺相關人員表示,當前車輛已經安裝人臉識別、全程錄像、定位等配置,并明晰出租方和承租方的責任。記者留意到,有部分共享汽車平臺對司機的“人臉識別”很嚴謹,如在車上安裝了攝像頭,當車輛啟動后,定期自動拍攝一張正在駕駛車輛的人員照片上傳回后臺,對比該賬號對應的會員照片確定是否同一人。
不過,也有平臺人臉識別功能“漏洞”不少。如在實際體驗某共享汽車中,記者發現無需人臉識別一樣可以啟動車輛。該平臺的客服告訴記者,人臉識別只是建議租賃者自覺識別。
此外,記者也發現,如GoFun的人臉識別在今年更新便捷入口后,用戶在預定車輛后可以提前進行識別,甚至是為了方便租賃者,在室內即可完成認證。但如此一來,上車后司機換人了,系統也無法及時查知。
記者發現,上海交委要求從事分時租賃經營活動的車輛必須安裝人臉識別裝置及應急報警裝置。但從全國范圍來看,還有很多共享汽車平臺并未投入成本應用人臉識別這些黑科技,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手機掃碼即可開啟車門發動車輛。
配置低、調低車速保安全
在實際體驗中,全媒體記者還發現,部分共享汽車平臺通過給車輛“降速”這種消極方式來保證車輛安全,某平臺能租賃到的奇瑞共享汽車非常“溫和”,即便油門踩到底,也不超過50公里/小時(該車輛出廠設置最高時速可達100公里/小時以上)。當前大多數共享汽車租賃平臺的車輛,多為緊湊型或微型純電動小轎車。相比同價位的燃油車,不少共享汽車的配置略顯低配,發動機功率也大多在50瓦左右,如康迪全球鷹K10僅有27瓦,最高時速只有80公里/小時,只能基本滿足市區出行需求。
全媒體記者留意到,同樣一款奇瑞或江淮的純電動汽車,銷售給私人用戶的車型和做共享租賃用的車型大有不同,做共享租賃使用的車輛大多配置低,有的連安全輔助系統都沒有。在主/被動安全裝備上,只有安全帶未系提示和主/副駕駛座安全氣囊。如果新手拿這些車來“練手”更是沒有安全保障。
車輛管理缺失 車況不佳
同往常一樣,家住海珠區中大附近的李先生在吃早餐的間隙就已通過手機APP預約好了附近的一輛共享汽車,拿包下樓,簡單掃碼就順利坐到了車內,全程不到15分鐘。他已經很熟悉使用共享汽車了,然而這一天他卻不幸被系統“分配”到一輛“差”車。
“車很臟,沒來得及清洗,這點我可以容忍。但是座椅下有零食包裝袋、餅干碎屑,甚至還有果皮……”李先生忍不住搖頭:上一個租賃者太沒公德心,同時分時租賃汽車公司的車輛管理人員養護太不及時了。對于衛生問題,李先生還可以勉強容忍一下,但多次遇到共享汽車車況不佳,他最終放棄了使用的打算。“有一次發現剎車有問題,踩下去后反應遲鈍,小心翼翼開了幾公里后,我半路放棄了。”
全媒體記者留意到,共享汽車普遍存在車況不佳的安全隱患。廣東省消委會介紹,繼共享單車后,共享汽車也出現了各種投訴問題,除了押金問題外,主要集中在:汽車質量難以保證、事故賠付違章罰款爭議不斷、APP存在諸多問題等。在廣州大學城體育場正門 ,每天都有40多輛共享汽車停放。這些車車身骯臟,不少還“傷痕累累”,如有的前保險杠被撞裂、霧燈撞掉,沒有及時得到修復。
業內人士指出,共享汽車車況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租用者不夠愛惜,技術不過關的新手司機更是最大的始作俑者,共享汽車成為“練車工具”,而租用時亂開亂停也造成了車輛的滿身“傷痕”。同時,共享汽車平臺對車輛的小剮蹭并不管,只要車輛沒有出現大故障,日常維護人員也不會理睬,平臺車輛監控系統也不會主動提示平臺需要換車。記者查看多個共享汽車APP留意到,當前用戶租車時,只能看見停放位置、用車價格、續航里程等信息,車況基本沒有描述。
監管部門
不愛惜共享車輛
入“黑名單”會被拒租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共享汽車已建立起“不良信用”共享數據庫。早在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特別提到鼓勵共享汽車的發展,并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廣州市相關監管部門也制定了共享汽車的管理文件,并將在行業內實現“不良信用”數據的共享,與保險公司、交警部門等溝通合作。
根據廣州市客車分時租賃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消息,在2018年共享汽車信用“黑名單”推行滿一年之際,全市即有200人進入“黑名單”。其中發生事故“走佬” 成“重災區”,導致共享汽車車輛被迫停運。針對共享汽車的 “不良信用”是指使用者使用車輛時出現不文明駕駛和不誠信行為,包括租賃期間的注冊資料的真實性、費用支付、交通違章處理情況、車廂保潔等信息。承租人被列入“黑名單”,其“不良信用”記錄在所有行業單位內部共享。“黑名單”有效期為3年,當有不良信用的租車人再次租車時,可能面臨企業提高租賃價格甚至被拒絕租車。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