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晚上接電話易導致疲勞(圖)
一項新研究表明,青少年在一個月內即使僅有一次在就寢時間后用手機打電話也會使他一年后感到疲勞的幾率增加近一倍。一周一次在熄燈后打電話的青少年感到疲勞的幾率則會增加三倍。
歐洲的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在就寢時間后聊天不利于健康。
如果你的孩子在早餐時間昏昏欲睡,察看一下他們的手機——在夜間即使只聊天一小會兒,也會使孩子睡眠不足。
這項研究調查的對象是佛蘭德斯和比利時的學生。但一位美國兒科醫師說調查結果應該也適用于美國青少年。
“美國人本來就已經很勞累了,”芝加哥兒童記憶醫院的主治醫師歐文•比納克博士說到,他很了解此項調查,認為調查結果“很有預見性并且在預料之中”。
作為研究創作人的比利時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的研究員簡•范•巴爾克調查了1656名中學生,其中一組學生的平均年齡是13.7歲,另一組學生的平均年齡是16.9歲。
被調查的學生中僅有百分之三十八的青少年說他們從不在就寢時間后使用手機。在熄燈后打電話使孩子們一年后感到疲勞的幾率增加了2.2倍;在午夜至凌晨三點聊天或發短信的孩子則使他們疲勞的幾率增加了近四倍。
范•登•巴爾克指責手機的使用給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造成了疲勞。他在研究報告中寫到“熄燈后用手機發短信或者打電話無論何時以及無論時間長短都是有害的。”
在一次訪談中,作者說到,家長可能不知道孩子晚上都在做些什么。“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現象——孩子伴隨著新科技成長起來,而家長對這些新科技了解得很晚,因此,孩子對新科技的使用方法幾乎是家長不能想象的,”范•登•巴爾克說到。“關心孩子的家長常認為他們知道孩子在做什么,但事實上他們常常不知道。”
為什么一個月僅一次夜間通話就會使人增加疲勞卻仍有人這樣做呢?“那些聲稱自己沒有過多使用手機的孩子很可能低估了自身使用手機的次數,或者是他們一開始考慮使用電話,就一直保持在‘興奮狀態’,”范•登•巴爾克說。“畢竟,通話需要至少兩個人。打電話給別人的人也期望接到別人打來的電話——即使你不經常打電話給別人,你也可能在晚上的時候保持清醒,只為了等一個可能打來的電話。”
那么家長應該怎樣做呢?很簡單,范•登•巴爾克說:限制或禁止在就寢時間后使用手機。“對青少年,我認為應該強硬些。他們可能認為整個晚上都需要同朋友保持聯系,但這樣做除了將自己弄得疲憊不堪外什么也得不到。”
轉載自39健康: